2007/6/25

亞洲華語國家 華人獨立製片的幾個觀察



華人觀眾在全球電影市場中所佔的比例,因為華語觀影人口數頗眾,向來不低,但是華語電影生產的比例,則是已經呈現疲軟態勢很長一段時間。過去華語商業電影產製大宗的基地香港,主流電影公司的製作傾向,近年來也因為新題材的刺激較少,與「好萊塢化」的長期影響之下,開始呈顯了無新意的危機(甚至好萊塢自己本身,也都已經因為了無新意,開始流失電影基本觀眾群)。中國電影則是因為意識形態與市場機制的限制性因素,少有能夠輸出國外投入全球華語市場的作品。台灣電影低迷不振的情形也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,但是在這一兩年來,部份低成本電影因為題材特殊,在市場票房衝出一片亮眼成績,以及紀錄片等「新國片」(借用新聞局語)小兵立大功之姿,倒呈現出持續緩慢成長的後勢看好趨勢,不過對於投入全球華語市場的操作,除少數藉由跨國合作通路得以揚帆國際的電影作品外,大部份國內票房告捷的佳作,對於整體市場的投入,因為諸多因素,暫且力有未逮。

不論市場的投入狀態如何,華人獨立電影的創作,倒是在夾縫中仍舊一枝獨秀,未曾因為整體華語觀眾的選擇或市場操縱的取向而有所失色,佳作依然,帶給觀眾生猛有力的觀影經驗。

在數位化浪潮的襲捲,與影音科技的突飛猛進下,獨立製片採形數位製作的模式,成為華語電影暫時的一顆救命丹。在台灣,近年來新出品的獨立製片作品,與籌拍中的計畫,皆已紛紛向數位製作的模式投靠,降低攝製期的成本,讓電影的資金門檻降低,展現更大的操作空間。但是台灣目前對於數位電影環境的發展,尚未達到完全成熟的環境,在製作端的技術或許已經堪稱完備,但是在映演端的設備方面,能直接放映數位格式的戲院,僅集中少數幾家在台北都會區。因此,對於大部份以數位方式攝製的獨立影片而言,最終上映的版本,依然必需採行傳統的類比放映方式,沖印出相當數量的放映拷貝,才能在一般戲院中放映。受限於成本,獨立製片的拷貝難以如同好萊塢大片一般,一次數十個拷貝提供給多家戲院多廳放映,其票房回收,當然也就必需採行細水長流的漸進式做法,拉長放映的天數。但是,在大部份戲院,唯利是圖的殘酷商業現實環境下,拉長上映天數的做法,並不容易,被檔期優先安排給主流商業電影的大多數戲院所接受,獨立電影被一般觀眾見到的機率也因此相對較低。

近年來比較異軍突起的台灣「新國片」,上院線做商業映演的本土紀錄片,則是數位化電影操作的特例。在紀錄片拍攝的前端,由於題材的選擇和拍攝媒材的考慮,作者大部份會採用輕型的數位攝影機做為主要的攝製器材,在後端的映演放映上,也多會考慮租用影音投影設備,架設於戲院中做映演,省去轉換拷貝規格的成本。因此被放映的考慮與限制,並不在於拷貝的流通數,反而在於戲院本身對於架設另外一種暫時性放映規格的配合度,與對於非典型電影(相較於劇情片)被放映的票房挑戰的接受度。

香港的獨立電影,雖說相較於主流商業電影的成本與製作規模,可以說縮小許多,但是由於電影工業基礎的完備和健全,以及過去長時間以來,坐穩華語電影輸出的龍頭地位,因此獨立電影的製作與發行通路,反而與主流商業電影的製作,能夠站在比較相近的位置。採用相同的製作模式,人員的調配使用,甚至是相同的流通模式與映演通路,乃至於較容易找到機會,被出版成光碟,以進入另外一個回收市場的可能。

中國的獨立電影,至今仍有很大一部份呈現所謂「地下電影」的形態存在,或說是相較於主流的不合法形態。自一九九二年,中國政府通過一項影像或聲音的光碟製品,不得在未經審查的狀況下,任意寄往中國以外地區的法令頒佈後,中國獨立電影突破本國內部映演的限制,送往國外參展發表的機會都因此受到部份影響。大部份中國作者的作品,要能突破此項限制,不是採行非法夾帶寄送出境,就是要以人為親身攜帶的方式運送拷貝。至於在其本國內的映演,則是透過非法(與盜版光碟同樣的管道)的方式,在小眾間流通,形成獨樹一格的映演與生存方式,至於其作品的市場收益,除少數能在國外被推介的作品外,在本國的電影市場,應該很難有正常的回收。

新加坡則是近年來華語電影的後起之秀,政府有計畫的扶植本國電影產業,同時也有企圖想要成為華人地區的影視製作重鎮。過去長時間因為政治現實而多所限制的影像創作人才,漸漸的也因為政府施政態勢的改變,有新的發展契機。然而其後勢發展如何,有待觀察。

縱觀其上幾個亞洲地區,華語國家的獨立電影發展,雖有高下,但確可以感受到其無限的勃蓬生機。特別是近年來,同處亞洲的韓國與泰國,電影工業銳不可擋的強勢環伺下,也以亞洲為主要立足點的華語電影,依然在藝術性成就的表現上維持自己的風姿,持續獲得全球影壇的矚目,可見華語電影與電影人才的創作能量不墬。但未來在市場區塊的整合上如何發揮力量,以及機制如何建立與共享,同時保有獨立製片的創作彈性,則是亞洲重要華語獨立電影產製國家,不論政府還是電影人,可以持續展望的課題。

(為2005南方影展「華語獨立電影專題」而作)

1 則留言:

Anderson 提到...

台灣的優質影片發展應該比較困難吧!特別是「英明的大人們」成天忙碌廝殺拼選票、炒短線的藝文政策,獨立製片者成為「勇士」的沒幾位,「烈士」倒是常常看見。